民盟广安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盘活闲置商业体的建议》(第009号提案)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协办单位衔接,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摸清闲置商业体家底”
根据《商业网点分类》(GB/T 34401-2017),商业综合体指以零售、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主,集合游览、休憩、办公、住宿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商业营业面积占建筑总面积30%以上且商业营业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业服务设施。前期我们对全市面积在1.8万平方米至1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进行了摸排。经统计,广安建成并运营的商业综合体12个(商业营业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有7个),其中广安区5个、华蓥市1个、岳池县1个、武胜县1个、邻水县4个,商业营业面积84.48万平方米,其中自持商业面积31.15万平方米;闲置商业面积约22.3万平方米,闲置商业占总商业面积26.4%;在建综合体3个,商业营业面积13.8万平方米。
二、关于“着力优化存量资源”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立足盘活闲置商业体资源,引进成都市锦楼智汇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与国有平台公司合作,为闲置商业综合体提供从策划到运营全闭环总体把关顾问服务。拟引进成都城投集团利用时光道1919闲置项目建设广安温德姆酒店。引进广东粤空无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盘活浦东商业广场,目前正在解决项目前期遗留问题,拟引进中融产城集团奥特莱斯品牌入驻运营。积极搭建企业合作平台,邀请万达广场等实地考察金瑞国际,就如何盘活金瑞国际进行洽谈。在广安区城北商圈等改造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广安本地民俗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商圈活力。积极探索将政务、民生、公共服务等政府性资源,优先考虑设置在闲置的商业项目中,以“公共需求+市场运营”双轮驱动,破解存量商业空置率高、招商难问题,实现资产盘活与城市功能升级的双重目标。
三、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搭建高效的政企沟通平台,组织召开商业发展座谈交流会,围绕企业经营现状、产业集聚、业态导向、硬件配套、服务保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推动商业综合体朝着高密度、高复合、高效益方向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主动作为,开展“我为企业招个工”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出台了《广安市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激励商圈、商场开发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措施明确“鼓励商圈、商业综合体、连锁企业、商业街区等转型升级,对通过自营或联营方式统一核算入驻商圈、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的企业,市级财政按销售额(营业收入)分档给予激励。其中:5000万元—1亿元给予30万元激励;1亿元以上给予50万元激励”。
四、关于“打造消费体验空间”
《关于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以邓小平故里景区为核心,以思源广场、吾悦广场两个消费圈为重点,以渠江、西溪河、神龙山三个示范带为支撑,以特色餐饮、特色文体、特色乡村、特色康养为代表,以除主城区外的五个县(市、区)为联动的“一核两圈三带四特五极”消费格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品质一流、特色鲜明、令人向往的消费新场景,形成市场互补、联动互进的消费新空间、新市场。指导全市大型商场通过开设商场官方APP和小程序,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打造线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库存、会员等数据的互通等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非遗展示、民俗活动展演、打造特色街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售卖本地旅游商品等实现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实现多元化业态组合。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特色场景、举办夜间主题活动等拓展夜间经济。
五、关于“建设便民利民惠民生活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以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为契机,以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智慧社区建设、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打造便民商业体系为目标,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商业业态与生活服务业态,加快推进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形成“5-15”便民商业格局(5分钟到一个便利店、10分钟到一个菜市场、15分钟到一个综合型商业设施)。鼓励好人家、惠客多、乐贝家等大型连锁企业开拓城乡社区市场,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早餐、快餐)等直营连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对商业综合体的跟踪服务,持续深化模式创新、政策协同与市场化运作,全力激活闲置商业综合体,为构建便民惠民商业生态提供坚实支撑。
贵单位的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启发很大,希望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商业发展,并请提出更多宝贵建议!
广安市商务局
2025年8月25日
(联系人:陈利;联系电话:2396165)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