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5-07-04
  • 发布日期 2025-08-06
  • 文号 广市农函〔2025〕114号
  • 有效性 有效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1号建议的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06 11:05 来源: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米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的建议》(第111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指出的“村集体主导产业能力不足”“项目孵化风险防控薄弱”等痛点,与我局在调研中掌握的实际情况高度契合;您提出“放宽资金限制、转变产业模式、激励社会资本”等务实举措,对我市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提升帮扶质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此,我们对有效衔接过渡期衔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衔接资金使用质效,让衔接资金真正地发挥效能,惠及更多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

一、持续加强学习,规范使用范围

《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是为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其使用性质仍然是助贫救困,专门用于支持农村地区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等,同时,明确衔接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支出、各类奖金津贴福利补助、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偿还债务和垫资等9个方面,故衔接资金是“打基础、强弱项、补短板”的资金。针对脱贫攻坚期对贫困村的全力支持,部分非贫困村基层设施、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市上经反复研究《办法》,在衔接资金使用上对非脱贫村予以倾斜,用于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但比例不能超过30%;同时,结合村级建制调整,重点选择“脱贫村+非脱贫村”合并,并在全市关键区域确定26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示范村,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以达到发展一片,带动一片,实现共同发展目的。衔接资金审批权限全面下放到县级,实行资金、任务、权利、责任“四到县”,由县级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等在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内安排使用资金,县级党委、政府是权利主体。就我市而言,衔接资金使用主要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的资金需求,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突出对监测对象、脱贫户增收的支持,突出对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支持。今年,经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县(市、区)审计、财政、农业农村、水务、交通、人社等行业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了衔接资金审计调查摸底工作,对过渡期以来衔接资金的使用是否超范围、项目实施管理是否到位、项目资料是否完善等方面进行核实,严把资金使用、项目储备、资产管理、过程监督“四道关口”,推动衔接资金发挥应用效益。

二、关注基层民生,完善基础设施

为进一步完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配套,我市对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现有支持脱贫地区的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制定《广安市2025年脱贫村“三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充分利用衔接资金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包括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污水垃圾清运处理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以及农户庭院整治、三区分离、改厨改厕、住房加固节能改造等。力争在2025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规模化供水率达81%以上,全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100%直连直通,村道危险路段安防设施基本覆盖,现存四五类桥梁全面整治,中心村5G网络通达率40%以上,脱贫村产业提质增效、道路畅通安全、住房饮水保障、生产生活便捷、人居环境洁美、村容村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抓好产业发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省上也同步作了明确:今后要保持中央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60%、省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50%这2个比例稳定。同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用好用活衔接资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中省要求,我市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动态管理、应纳尽纳”工作原则,分类建立“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项目台账,逐项分析研判,利用衔接资金支持其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各县(市、区)分别选择2个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均较好的乡镇为“四个一批”帮扶产业试点乡镇,市上对12个“四个一批”试点乡镇各带帽下达市级衔接资金150万元,并要求各地对试点乡镇加大县级衔接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帮扶产业品种更新换代、设施设备更新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支持引导脱贫群众、监测对象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全面“嵌入”帮扶产业发展链条;支持帮扶产业运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合作经营、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及时足额兑现收益及分红。力争到2025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分工全面落实镇、2个以上巩固提升试点村,每个试点乡镇要总结1套行之有效的联农带农典型经验。

四、坚守共富目标,发展集体经济​

《办法》明确,衔接资金可用于支持脱贫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合来看,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上,当前衔接资金使用仍存在管理还不够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聚焦巩固脱贫成果精准度不够高等问题。有的项目对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倾斜不足;有的产业项目质效不高、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不健全;有的项目存在“入股了之”,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少,真正让项目资金植入生产经营性活动、持续增加收益的项目微乎其微。为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全市2025年衔接资金支持帮扶产业巩固提升现场会议,明确提出依托上述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财政投入资金应优先形成固定资产,并通过方案、协议等形式,明确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避免简单入股分红,确保群众充分受益,并向监测对象倾斜。例如,武胜县作为全国最大晚熟杂柑基地,曾面临传统柑橘产业市场波动大、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为调优柑橘产业结构,该县投入省级衔接资金1800万元实施产业配套设施完善及果园提质项目,撬动浙江柚香谷公司投资1.5亿元将2.3万亩低效果园改造成香柚基地,形成“财政资金补硬件、社会资本投生产、集体管理获分红”的良性循环,有效串联2.4万亩种植基地与30万吨深加工产能。目前,该项目已带动11个乡镇2万余人就业,101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日

(联系人:袁强,联系电话:13882640382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