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审计局
  • 成文日期 2025-07-31
  • 发布日期 2025-07-31
  • 文号
  • 有效性

强化审计档案全周期管理 筑牢审计事业 高质量发展根基

发布日期:2025-07-31 17:28 来源:广安市审计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载体,不仅真实记录审计全过程,更是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效的关键支撑。依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规范要求,需构建科学高效的审计档案管理体系,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管理责任。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要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切实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大职责使命。各级审计机关应深入学习国家档案法规及审计档案管理准则,将档案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明确时限、责任到人。严格落实“谁审计、谁立卷、谁结卷”主体责任,形成审计组长统筹、主审把关、全员协作的联动机制,确保档案收集与审计进度同步推进,从源头保障档案完整性与时效性。

二、细化规范流程,严控档案质量。审计文件材料应当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进行排列,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一是科学分类归档,严格区分立项类(方案、通知)、证明类(底稿、证据)、结论类(报告、反馈)、备查类(整改、回访)材料,按单元排列顺序装订。二是精准编目移交,落实纸质档案“封面—目录—材料—备考表”四要素规范,拆除金属物、修补破损页,立卷后5个月内完成移交。三是强化质量审查,推行“三审机制”(项目组自审、科室交叉审、法规部门终审),重点核查材料关联性与逻辑闭环,杜绝缺项漏项。

三、创新电子管理,提升利用效能。在夯实纸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应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向电子化、智能化管理要效能。一是建立双轨制档案库,对扫描图像、多媒体证据等电子文件,采用符合国标的存储格式,同步留存元数据及读取平台。二是严控安全移交,加密档案移交前解密,涉密信息专库存储,离线光盘与在线传输双通道备份。三是构建智慧利用平台,打通档案管理系统与审计业务平台,支持关键词检索、案例比对、风险预警功能,变“静态档案库”为“动态知识库”。

四、深化成果运用,赋能审计实践。审计档案的价值远不止于存档备查,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服务当下、启迪未来,为审计实践持续赋能。一是以档促学,精选典型案例纳入培训教材,通过复盘底稿编制、证据链条、报告撰写等环节,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二是以档提质,定期开展档案“回头看”,分析共性问题(如取证不充分、流程缺失),针对性完善审计程序。三是以档溯源,建立审计问题整改跟踪档案,关联被审计单位反馈及后续督查记录,形成监督闭环。

审计档案管理非一日之功,需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唯有将规范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让每一卷档案成为审计质量的“刻度尺”、风险防控的“防火墙”,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周姝伶、孙远哲)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