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童舞》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华蓥山西麓广安市辖区内渠江、嘉陵江流域的一种民间舞蹈。以打击乐为主,其基本元素出于商殷时代广安土著濮人的神和图腾。公元前11世纪,巴人西迁征服濮人后,濮人则以板楯蛮的姿态随汉高祖刘邦征战三秦,其祭祀舞蹈亦演变为历史上的“巴渝舞”,东汉末期张道陵“五斗米教”入川,賨人“巴渝舞”吸收道教音乐元素,唐代佛教盛行又吸取佛教音乐的有益部分,至明代中叶,基本完成《云童舞》的基本框架,并传承下来。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变,加之“文革”的“破四旧”,《云童舞》以历史最快速度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已高度濒危。
上个世纪50年代,原广安县经挖掘整理,参加了四川省第三届民间舞汇演并获二等奖,同时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舞蹈汇演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优秀节目奖,70年代,经省、地(南充)文艺专业团体汇集整理,参加全省群众文艺调演获三等奖,曾多次被四川电视台、南充电视台、广安电视台录播。因此,《云童舞》是在现代文学艺术创作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元素进行改造,提炼和创新,并获得新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晋书》《广安州志》对其渊源均有大量的记载。《云童舞》因其产生时代之久,影响之广,音乐舞蹈之精美而成为巴蜀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