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五一”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的风险提示
日期:2025-04-28 来源:岳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访问量:{{ viewCount }}
分享: 【字体:  中  小

五一”假期将至市民出游聚餐等活动增多,食品消费需求旺盛,当前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为保障广大市民饮食安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以下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请广大消费者注重科学饮食,共享健康假期。

一、警惕微生物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

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我国春夏季节最为见,症状多表现为恶心、腹痛、呕吐、腹泻等,一旦出现病症要及时就医。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一要保持清洁,二要生熟分开,三要烧熟煮透,四要安全存放,五要食材安全。

二、慎食酵米面制品,远离食安隐患源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家庭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发泡木耳、银耳等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为了保证生命安全,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三、野菌野菜勿乱采,谨慎鉴别防中毒

野生蘑菇虽鲜美,但食用风险极高。毒蘑菇种类、形状、毒性尚无系统研究,辨别及中毒救治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假期到户外出游时要谨记不采不食野生蘑菇,避免食物中毒。常见的野菜有香椿、荠菜等但采摘食用需谨慎,不认识外形、不了解来源的野菜千万不要食用

四、龙虾滋味虽鲜美烹制食用有讲究

当前正值小龙虾消费旺季,小龙虾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食用时需注意以下风险。

(一)谨慎选购食物。尽量在正规的农贸市场、超市购买小龙虾,选择活力强、外壳光滑干净、腹部绒毛和爪上毫毛白净整齐的小龙虾,避免购买死虾、病虾。死虾体内会产生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同时,如选择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信誉良好的商家

(二)彻底清洗烹饪。在家烹饪小龙虾前,要将其彻底清洗。最好在清水中养24小时以上,让小龙虾吐出泥沙,然后用小刷子仔细刷洗其外壳、腹部、鳃部等部位,去除污垢和杂质。烹饪时,要确保小龙虾高温烹煮至熟透,建议煮制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杀死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半生不熟的小龙虾可能含有寄生虫,如肺吸虫,食用后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引起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适量适度食用。小龙虾属于高蛋白食物,部分人群可能对其过敏。过敏体质者在食用小龙虾时要谨慎,初次食用应少量尝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此外,小龙虾的头部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肠道易聚集重金属虾黄是性腺易遭到污染,建议不要食用以上部位

五、畅饮仍勿忘健康,聚餐安全应牢记

“五一”假期正值春末夏初,夜宵消费增多,尤其是夜啤酒搭配烧烤、凉菜是不少消费者消暑解乏最佳选择外出就餐时,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避免在无证且露天无防护摊点消费饮用啤酒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避免空腹饮用啤酒,避免将啤酒与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大量搭配食用,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啤酒与海鲜搭配食用时要适量,因为啤酒中含有嘌呤,海鲜中也含有较多的嘌呤和苷酸,两者结合可能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增加患痛风的风险。慎食高风险菜品凉拌菜、生腌海鲜等易滋生细菌,建议选择现制热食烧烤类食品需确保烤熟烤透。

科学消费循准则,维权依法护权益

节假日期间外出就餐要选择环境整洁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时按需点餐、理性消费,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保持平衡膳食,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杜绝浪费,践行文明餐桌新风尚。若外出就餐后出现恶心、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好可疑食品、消费凭证、就医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相关情况

【我要纠错】
相关文件: {{ item.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