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优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或集中联建养殖基地发展模式,以种养殖红香椿、鲈鱼、生猪为主,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年生猪出栏10余万头,建设成熟蔬菜种植基地7个,年产值13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1200余元。
(2)聚焦人才筑根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乡村举荐等方式摸底调研,建立人才信息库,将优秀党员、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等纳入人才队伍,为发挥人才“传、帮、带”作用提供坚实保障。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集中开展种养殖技能技术培训,帮助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难题。截至目前,开展实地调研集体经济发展情况7次,技能技术培训600余人次,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30余人。
(3)以路为媒促发展。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及交通需求,持续推进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收获时期道路泥泞、运稻难的问题。针对路面坑洼、老化等隐患问题,积极争取农村道路建设专项补贴资金,组织进行路面浇筑、侧沟清理等,为产业兴旺提供道路支撑。截至目前,新修建农村稻田便民路1公里,养护提质农村公路42.41公里。